| | 栏目 专栏 | 609 views

世行报告:建议中国成立改革委员会

需要把克服改革阻力作为战略的关键部分,根据阻力原因而分门别类地作出反应。强有力的领导与决心将发出重要信号,促进各部委和各机构之间的统筹协调,以确保敏锐且有效地应对改革阻力。一项现实的安排是,政府最高层成立并全力支持一个高级别的改革委员会。

国际经验表明,到危机发生时再实施改革可能有助于在内部达成行动共识,但是往往改革成本高昂,而且结局难以预料。危机发生时政策选择空间小,改革推行的节奏也难以把握,容易造成准备不足,更不用说合理选择改革时机和适当安排改革顺序了。在某些情况下,危机可能引发一连串失控事件,无可避免地使经济走向缓慢的增长道路。与此不同的是,主动推进改革则可以为良好的政策设计、适当的顺序安排、稳步推进以及必要情况下的矫正行动创造适当时机。然而,主动改革往往受到某些利益集团的阻挠,达成共识的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政府明确目标,做到上情下达,普遍磋商,克服改革障碍。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改革的必要性正在加强。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从全球金融危机复苏的风险加大阶段,未来5年可能尤其困难。与此同时,中国所面临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挑战日益增加。中国可以推迟改革,但要冒着未来可能要发生经济危机的风险,也可以主动推行改革。显然,后一种做法更为可取。在过去30年间,主动的政策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所在,而目前国内的改革呼声看起来要高于以往。中国积极主动地推行改革拥有诸多优势,如经济状况良好,经济增长强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等。此外,中国拥有能力强、效率高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它们在以往的改革中一再表现出较强的动员、组织、管理和执行能力,可以采取确保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决定性的集体行动。

正如中国许多人认识到的那样,改革和变革总是会遇到阻力,这也是其它国家的经验。在中国,改革的阻力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相应的,克服这些阻力的策略也应该是多样和灵活的。归结起来,改革的阻力可能有三种类型。

对改革施加最大阻力的群体很有可能是既得利益者。例如,那些在重要市场上享有垄断买方(或垄断卖方)部分或全部利益的企业;从现有行政权力架构和制度安排中获取特权或好处,或者享有优惠待遇的企业、集团、机构和个人。这些群体要么靠某种特殊关系捞取好处,要么从目前的价格、制度和行政架构的隐形扭曲中谋得利益。这些既得利益者不但不会轻易放弃优势地位,而且很有可能利用他们的影响、权力和资源,顽强地维护其利益。对于这类阻力,最高决策层必须以坚定的政治勇气和决心、明确的目的和高超的领导能力,坚决加以克服。

第二类可能反对改革议程的阻力来自于短期内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群体,尽管他们长期内将从改革中收益。一个相关的例子是那些由于户籍制度改革而受到影响的人。从长远来看,户籍制度改革显然对中国有好处,因为它有助于构建一个更为统一和有效的劳动力市场,而且还会通过缩小收入和社会服务可能性方面的差异而缓和社会紧张状态。但是城市户籍居民可能担心在获取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优惠地位受到影响,而不支持户籍制度改革。同样,亏损企业、能源密集型企业、重污染产业和无法得到有效监督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等也可能认为改革将损害他们的经济利益。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政府不仅要提供适当的信息和引导,而且还要给这类群体提供过渡性援助,比如临时收入补贴和新技能培训等,同时确保地方政府不会将地方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影响改革的推进。

第三类阻力则可能来自于一些“观点引导者”,他们把当前各种矛盾和问题归因于改革本身,而不是归因于尚待纠正的各种扭曲。比如,一些人把自然环境(空气、水和土地)的恶化归咎到市场机制,而不是现有法律、条例和规定执行不力或者价格和激励架构不恰当。这类群体通常对舆论的影响之大,远超过了其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重要的是,这种有影响力的声音已经能够影响改革的设计、分析和基本理念。应鼓励官方机构、智囊机构、研究机构和高校等多重力量研究改革问题,并将研究结果传播开来。事实上,让民间社会组织充分参与,不仅能够为改革争取支持,而且能够改进改革方案本身的设计。

需要把克服改革阻力作为战略的关键部分,根据阻力原因而分门别类地作出反应。强有力的领导与决心将发出重要信号,促进各部委和各机构之间的统筹协调,以确保敏锐且有效地应对改革阻力。

一项现实的安排是,政府最高层成立并全力支持一个高级别的改革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设计和推动实施改革方案。只有得到最高层的支持,改革才能稳步且坚决地得以实施。委员会成员应该广泛、认真地征求所有利益攸关方的意见,并与他们开展讨论,使他们尊重和理解改革的目标以及政策变革的基本理由,从而平衡好复杂的利益关系。同时,在设计改革方案时应该努力避免形成新的、依托于扭曲性政策的利益集团。为帮助那些在结构性改革中受到影响的群体而采取的财政或金融刺激措施,应该是临时性的,在制定的时候就要明确其终止的条件。

最后,应该允许地方政府和直属部委在国家政策目标的框架之内尝试某些改革,并将试验成功的例子予以推广。中国过去改革的成功建立在其制度的效力、灵活性和适应性之上。未来的体制变革仍然必须深深根植于中国自身的国情。在成功的例子面前,那些反对变革的利益集团也难以固执己见。地方层面上的成功改革往往会形成或扩大自己的支持群体,新政策的好处容易被人们看到。此外,只有通过边干边学,才能找到解决改革实施中问题的有效办法。随着改革范围的扩大,阻挠改革的潜力也将逐步缩小。

摘自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著的研究报告《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分享到:

本文地址: http://www.jrjia.com/2012/03/23/2349.shtml


  • 暂无相关日志

世行真书生,中国的改革是一个委员会就能解决的吗?只要人民觉醒,改革就是必然,关键是民众的觉醒,醒了的去唤没醒的,等到醒了的占了多数,这个国家自然就变了!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这句是真理!

简称革委会

级别越高的委员会,越要有透明的运行机制来保障其决策是符合民生利益的,否则,更是权力无限甚至无度。当真正符合以人为本决策形成后,即获得人民的信任。诚信会使人民推动或支持其获取最大的权力,良性循环。

外媒早看透了,说发改委其实就是拆迁办[哈哈]

可笑。发改委都要管到你吃喝拉撒了, 还有如此高层次的建议?

这不是抽发改委嘴巴嘛,不带这样骂人的

可以考虑哦[思考]国企垄断,贫富差距,拉动内需,公平正义其实是一件事!

支持。确定要改的东西,应该明确告知公众,并制订一个时间表,让公众监督落实,指望利益体系内自我监督是靠不住的。

这个委员会不就是现行的发改委吗,超越外交部而高居各部委之首,只是大多时候均以发展的名义,替代了迫切改革之需。壮士断腕式的顶层设计,恐怕缺乏足够的内在驱动力,亦有太多外部阻力。且谨慎地乐观吧,对我们爱着的国。

回复@LICKEY丘:就系喂,所以说你是个孝孙女挖

回复@黄小小睿:[汗]要看人啊。好多咩不孝顺的

回复@LICKEY丘:本来孙女、女儿是比较孝顺的

回复@黄小小睿:[兔子]都是孝顺的

它说的是发改委吧.咱早就有了

真是孝顺孙女

别再设立新的机构了!现在任何企业办事,"和政府沟通"的好坏决定了一件事能否办成,对于众多的机构而言,"拥有政府渠道",搞定别人搞不定的政府关系成了中介拉活的"卖点"。太多的官僚机构只会滋生更多的腐败,增加体制内的内耗

世界银行毕竟是美国主导的机构。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们当初的“良药”害了南美洲和俄罗斯。

回复@LICKEY丘:加油加油啦!!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心]

建议聘请许小年当主任。

改革需要顶层的设计,但却需要底层的推动。

回复@朋克老太:[泪]好累呀

回复@x细细细猪:[太开心]会滴

一定会很快康复的![爱你]

回复@LICKEY丘:祝叔公早日康复.[偷笑]

回复@x细细细猪:肺气肿复发。

世行的意思是说让我们再成立个“发改委”吗?

改革与革命赛跑。

怎么回事?

老外真没见识,不有一个政治局嘛,呵呵